Gitea托管.Net项目并自动编译发布
目的 自动化编译、测试、发布项目。 准备工具 MSBuild:微软官方.Net项目构建工具 Gitea:开源自托管Git服务 Gitea Actions:CI/CD解决方案 Gitea Act Runner:处理工作流 一个.Net项目 前言 由于Gitea Actions旨在与GitHub Actions兼容,所以可阅读资料较多的GitHub Actions文档编写工作流文件workflow。
父母联系我
父母找我,几乎每次都是问我在哪(方便接电话吗)。我都会问“有事吗?”。他们往往回答“没事”。但没事为啥还要给我发消息?聊天,我们一般不会这样做的。但也有可能没事,仅仅想我和说话。所以无论有没有事,这个电话是需要打的,而且往往需要我主动发起视频通话。 我好像有些吃软不吃硬,如果硬,就要倔。因此我父母对我实施以退为进的策略特别有用。比如说“不用啦”,那我肯定是要做到的,也必须要做到。
小时的课文
小学、中学时不喜欢语文课,因为总要分析这、分析那,但现在会看那些被选入课本的文章,都蛮有意义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我认为不光学习中会用到,工作、生活也须谨记。迷惘的时候读读书,读一些再思考,迷茫时可能钻牛角尖,最后思维枯竭、精疲力尽。
初看《我的团长我的团》
最近想看各种电视剧消磨自己的时间,可又不显得颓废的太明显,所以选择了看影视剧解说/速览。 两个人物,简单直白的“迷龙”与拧巴的“烦啦”我。 我是烦啦,我用第一人称讲故事,也用第一人称引述原文。 “烦啦”我名叫”孟凡了“,大约是父亲希望以后不再有烦恼,可或许也正是这样,我的烦恼总是特别多。 我20岁时一腔热血报国参军,可参军之后一直吃败仗,曾经的热血逐渐冷却,到现在只想活下去。腿上的伤不是与鬼子拼命时留下的,而是在战场上,战友全部牺牲,我装死时被鬼子刺刀捅伤的。 我遇到喜欢的女孩小醉时,正是为了吃饭抢别人的粉条时: 我看着案台,那上边萧瑟到仅有一捆粉条,我就看着那捆粉条。从全连阵亡唯我独存,我就不断告诉自己,孟烦了,你是聪明人,你能活下来,多用脑子总能活下来。你要现实,现实即不再妄想。我是能活下来的。 为了拿到粉条,我扯大话。 我开始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地实行我的计划:“你们在围攻一个军人!不光是军人!还是一个爱国军人!不光是爱国军人,还是打仗的爱国军人!不光是打仗的爱国军人,还是和日本鬼子打仗的爱国军人!不光是和日本鬼子打仗的爱国军人,还是和日本鬼子打仗以致重伤的爱国军人!” 接着我看到了小醉,心想”那关我什么事呢?“: 他们呆呆地傻傻地看着我,他们很好哄,比豆饼还好哄。我注意到其中有个无疑还是女孩儿的女人很漂亮,很洁净的一种漂亮,我把目光绕开了她——那关我什么事呢? 尽管平民敬佩、敬畏我,可摊主还是为了生计夺回了粉条。 我晕倒被小醉救了。 小醉脱下我的裤子,用为我腿伤消毒,我醒了。 我管她夹七缠八地说什么呢,我更关心赶紧把伤口包好,以便穿上我的裤子。她是个年轻得让你很想靠近,却又想躲着的女人,我不喜欢和这样一个人靠得太近,还要一边很没面子地没穿裤子。 小醉想让我帮忙找在川军的她哥哥,我知道川军死的就剩最后一个人了,那人就在我们”觅食小队“,而她哥哥绝对已经死了。她说我们都很穷,所以帮忙要拿东西换。她从罐子里拿少量钱打算去为我买药。我看着罐子里剩余的钱,想着消炎药的钱她绝对不肯给,于是收声。 我问她名字。 我正看见一个一半在门帘之外的笑容——我想杀了自己。 “小醉,小醉姓陈。” 趁着她离开家,我偷走了她剩下的钱和粉条——为了活着,甚至还想偷走院子里的鸡——如果不是我腿受伤了。 我以一个烂腿人能达到的最大速度逃离现场,逃出这条巷子,碎散的粉条落在我的身后。我发誓,我想死。我只是想能带着完整的两条腿去死。 一边要活下去,一边又说”我想死“。 水一样的小醉,我喜欢她。 我离开禅达前,又去找了小醉。但我宁愿承认我是被阴魂附体,才会冒着军法从事的危险找寻一个让我愉悦的女人。沿着碎散的粉条,看到了熟悉的门口,却也看到意料之外的八卦木牌,我拖着腿离开这里。 ”迷龙“呢,迷龙在战斗溃败后,又做上了黑市贩子,搞了好多物资。遇到了一个女人和孩子。 迷龙站在那两个活人和一个死人面前,对死人他完全忽略,但我们无法确定他看女人更多还是看孩子更多。他的目光是贪婪而不是好色,因为他只生了一双眼睛,却想在同一时间内把两个人从眼里收进心里。 迷龙看到两人,想起来自己只剩下一个人的家,他相中了上官戒慈和她的儿子,直接了当的问完成了她的心愿后“能不能嫁给我?” 而“烦啦”我呢? 女人问:“你能不能帮我葬了我的公公?” 迷龙问:“你能不能嫁给我?” 我们哑然了。我哑然了一会儿后,一拳捶翻了康丫正仰脖子在喝的水,让水洒了他一身。我开的头让我们使劲地笑,而我疯狂地笑。我一边笑一边揉着我确实在发痛的肚子,一边抹平我的笑纹。 我大笑,我假笑,因为太好笑了。我笑得心快碎了,因为我想我一直忙活着悔疚和憎恨,迷龙却在路边捡到他的幸福。 看到迷龙竟然轻信了那女人的话,真的打算在极短时间做一口厚棺材: 轻信、莽撞、永不思考、发人来疯,我在心里评论。而他用斧子回击:抑郁、自闭、多疑、坐以待毙的鳖犊子玩意儿——最要命的,砍树的根本没操心我的嘀咕,他只费力不让树倒下时砸到他的兄弟……他是山妖,爱惜他的树木兄弟。 后来我不再腹谤了,我看见野猪的凶猛,豹子的敏捷,熊罴的豪雄和灵长目的智慧……我多想这样使用我的生命。 侥幸归国,我毫不犹豫、抽风似的去我想去的地方,但木牌翻着。 终于,开了门,人走了,木牌正过来了。我敲门,用额头撞。看到了小醉,在她面前立即变成了一个沉稳的男人。 …… 看《团长》时几度落泪,总想把最近莫名收到的委屈哭出去。《团长》大概只是我的理由。
再看《夏洛特烦恼》
欢笑、悲伤交织,这部电影总能轻易调动人的情绪,而每次观看又有不一样的收获。 结婚多年的夏洛,依然对高中的女神念念不忘。强撑的“面子”、多年“一事无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梦境中,大春一直在被罚站,夏洛用偷来的才华赢得了秋雅的青睐,摆脱了冬梅。后半段,盗来的才华用尽,事业终止,与女神的爱情就是个笑话。这才发现想要的是喜欢自己的马冬梅,可自己除了钱一无所有,什么都没了,连生命都没了。 新的观影体验,可每次收获的可能只是自己想要的。 那我此时想要的是什么,被喜欢?珍惜喜欢自己的人。
父母对我的爱
父母并没有给我一个关于爱情的模板,但给了我一个爱的模板。 他们是爱我的,这种爱源于血缘关系,但超脱单纯的血缘,体现在23年的相处、交流中。他们的爱如温暖的水,虽不炽热,但很长久。如温润的空气,存在感很低,但不可或缺。 他们“不管我”的另一面是给了我选择的自由,并一直支持我做出的选择。让我在受伤时有舔舐伤口的心灵港湾,不管我做了什么,我都知道他们一定是爱我的。 我想,这或许是爱。 以此为基础,针对爱情稍加改善。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亲密关系,独立的人且能很好的生活在一起。 我想要这样的爱情。 文章发出去第二条就收到了一个评论,我认为内容非常用心,而且特别有价值。所以摘抄到文章中,方便更多网友搜索到。 @高杨: 父母之爱更多是接受,亲密关系更多是给予和包容,要妥协和改变。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只筛选不改变”,或许这与当前单身率高不无关系。 林徽因梁思成的续签婚姻之所以能成为一段佳话就是因为这对两个人的要求太高了,他们才能做到“独立且很好的生活在一起”。 我: 谢谢,你回复之后我很快就收到通知了,只是一直在考虑爱这个话题,思考我自己到底怎么想的,以及考虑该如何回复。 我觉得你说的很对。互相喜欢的双方要给予对方爱,包容对方的缺点,会为了双方去妥协和改变,这些我都是认同的。 那我我为什么还表达想要父母之爱呢? 因为我在寻求亲密关系时并不顺利,这样的事已数次发生:①我主动对我喜欢的人“给予和包容”(先不讨论方法对于否),②并试图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③可是人家不喜欢我。 所以我目前还是先不要主动了。我主动会让关系变糟糕,等着别人主动吧。当然,建立亲密关系后,我肯定会按照互相喜欢的标准去做事啦。 在此之前,打破“关系变糟糕”的诅咒,就要破除①②③的惯性:我会试着博爱,对每个人给予和包容,但不要求回报。这样当我遇到喜欢我的人,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去爱她。 哈哈,说了这么一大通,其实我只是想要爱。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
真正的恋爱关系
白老师 我的一位老师——白老师——一位心理咨询师。 2022年以来,我因追求亲密关系而历次受到打击,历次得到她的帮助而重振旗鼓。也是在她的帮助下,我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真正的恋爱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也让我逐渐剖析自己,进而认清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真正想法。 她告诉我要正念,即便它很难。 她给自己建立一个文档“爱的修通”,把自己的体验与表达记录下来,以后用做亲密关系的交流分享会,她告诉我“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好好学习”。 在我觉得我错过了学习、了解如何爱的机会,她告诉我恋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我在痛苦时,胡思乱想时,灵光一闪时,都会给她发消息,她是我的忠实听众,她倾听着我。 恋爱关系 合适与否 昨天(2023年8月2日),她又分享给我一段文字: 一个事分享一下,所有人都可以合适,所有人都可以不合适,取决于是否给予尊重,尊重是面对面平视,而不是指责,谩骂,依赖,卑微,生闷气,胡思乱想等等,很难,因为我们一不小心就无法平视,所以你会觉得关系当中有很多的无理取闹。如果你们可以做到平视,继续互相欣赏,就可以继续;如果做不到,双方仍带评价看问题,放手最好。真正的关系需要以尊重为核心,用真诚、理解、支持去包围。每个人都值得爱,都值得被爱,你的幸福你自己做主。恋爱是让你学会怎么跟一个陌生人平等地建立关系,独立中有可以亲密,亲密中又可支持,关系中共同成长,温暖彼此。 我的回复 尽管我从来没有开启过一段亲密关系,但我可以试着根据我以往的追求亲密关系的经历理解这段文字。 如果产生卑微、胡思乱想的心态,如果依赖对方的反馈,那么这种亲密关系就不应该被开启。 指责、谩骂、生闷气我还未感受到,或许因为发生在亲密关系中才需要纠结是否继续,若是亲密关系前,只会考虑断交。但我想,指责是没有考虑双方是一体的并企图将责任推给对方,谩骂是对对方全方位的侮辱,生闷气是以自我为中心企图让对方凭空知道自己的想法,这都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沟通,只会给双方制造冲突。 如果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还能和对方真诚、亲密的接触和交往,并且双方能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这似乎就是值得投入的亲密关系。“尊重”是可以接受对方的选择;“理解”是知道对方为何会这样选择并觉得有道理;“支持”是觉得你有道理而且我帮助你去做这件事;“真诚”是我自己就这样认为,不是为了心底的欲望而扭曲自己的想法与表达。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判断亲密关系是否值得被开始和继续。
说话与表达
说话前过脑子 逻辑链自洽? 曾几何时,我线上聊天喜欢一大段一大段,形成一个完整自洽的逻辑链条再发送过去。而现在,我更喜欢一小段、一小段的发。我应该注意,长度并不能影响逻辑链是否自洽,小段也应该拥有自洽的逻辑链,脑海中要存在这个逻辑链。 是否表达了准确的意思? 熟悉的领域 用词对方应该能听懂,且为一般人所接受。 还要注意传播渠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不熟悉的领域 永远不要表达自己还不是很熟悉的概念/事务。 非要表达,也应该说明自己对此的态度(比如多用“一般”、“可能”、”大概“、”我也不太认同观点,纯讨论“),以免造成误会;或者马上去熟悉,清醒、理智的去熟悉。如果直接表示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承认不全能全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要试图用不熟悉的领域让别人改变想法。 大脑是否清醒? 激素 身体在晚上分泌的一种抑制剂会妨碍大脑复杂认知活动的进展,更容易发掘出平常压抑住的信息,而缺少理性的心思考,这时的人往往更加冲动。 白天的我,属于这个社会,需要更理性才能扮演好社会角色,但在夜幕笼罩之后,我只属于我,我拥有我自己的全部掌控权,能够按个人意志去支配行动、思维,更容易放开,去审视真实的自己。 酒精 我属于酒后话多的人,在没有因为喝酒误事前我非常赞同酒精的作用,可以与人侃侃而谈,思维更加发散。但在喝酒误事后,我才发现适当的酒精——适当的放开情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粗暴的全部放开,要时刻注意大脑的清醒:平时不能说的话,酒后能说但并不意味着适合说。 应该注意不要失态,尤其是桌面上有清醒的/不喝酒的人存在时。 情绪 情绪回影响言语,在察觉到自己情绪不对时,闭嘴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不闭嘴则很可能让使你情绪波动的事情变得更糟糕。 情绪不对时,就歇一歇吧。
如何把握社交距离
社交边界 人与人的交往,就像剥洋葱。每拨掉一层, 关系便近了一些。 剥掉第一层:这种关系可以是同事、队友。大家只聊需要合作共事的部分即可,没有其他更多交流。 剥掉第二层:这种关系可以是搭子——垂直领域社交,比如吃饭搭子、游戏搭子、旅游搭子。 剥掉第三层:这种关系可以是朋友,不光有共同的爱好,可能还会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心情郁闷时朋友或许还可以帮你疏导情绪。身处异地、仅偶尔交流,也非常正常。只会在双方有需要的才会交流。一般不会为对方妥协。 剥掉第四层:便是亲密关系——恋人,我认为可能是朋友的全能形态,双方互相帮助,共同变老。会为对方妥协。知道对方的所有秘密。 把控距离 但是剥洋葱的过程是双方都有意愿、有来有回且协调同步的过程。进度要大体一致,不能一边只剩芯,另一边还一点没动,这样双方都很不舒服。 如何识别意愿 很遗憾的是,这更类似于宗教而不是科学,是社会的潜规则。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的认知。所以需要向大多数人靠拢,这就需要有充分的社交经验。初期保守推测更安全。 被动判断 要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描述,相当于敞开天窗说亮话,可能是对方的明示; 能听懂别人的暗示,比如“你要不……?”,一般对方期望的,就是你的肯定回答; 能读懂别人的消极回应,不积极回应就代表你也需要不积极的主动,双方对等,识趣。 主动试探 能力 在我寻求亲密关系的2022年至今,很多人都告诉我”谈恋爱最起码得是朋友“。 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朋友就有发展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但现在我想,要清楚朋友们的社交边界,要知道哪些朋友有继续剥洋葱的意愿、哪些朋友没有继续剥洋葱的意愿; 还要清楚哪些行为在哪些阶段去做是合适的, 哪些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得有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边界感感知能力。
以钢琴为例讲解基础乐理知识
为你讲解最基本的钢琴乐理知识,一看就懂 1、什么是音乐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音者,声音也。乐者,令人愉快之意。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哈哈!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从考证。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的3要素是什么?那就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 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2、什么是乐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学声乐就像造房子一样,根基不稳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不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无法将声乐学好学精。乐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同加法于数学,汉字于语文,字母于英语一般,是诸多课程的基础。 民国时期,傅雷先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曾多次提到乐理学习的重要性。所著《傅雷家书》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被人们推崇为“艺术学徒的入门向导”,傅雷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对艺术修养的要求,不仅造就了傅聪,而且造就了更多的艺术青年,使其在艺术的道路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在信中,傅雷多次强调除了要练习钢琴技巧,更要注重加强对乐理方面的学习。他说:“……琴的问题一时急不来,而且技巧根本要改。乐理却是可以趁早赶一赶,无论如何要有个初步概念……”“一切都应以理论为基础,进而再谈实践”。 但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乐理好难啊, 不想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乐理呢, 我只要会唱就行了! 不想学习乐理, 枯燥、乏味,没意思! 学乐器的人基本上都很爱练歌,但没多少人喜欢研读乐理,其实乐理真的没那么难,没那么无聊。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乐理知识。 3、什么是音阶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中似乎总有一些音是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 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 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Do Re Mi Fa Sol La Si)。 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 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 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 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 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8度关系。 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4、什么是调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 下面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阶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 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 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 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 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5、旋律与和声 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或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或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 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和弦,没错,和弦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和弦。和弦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 6、三和弦 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和弦呢? 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 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和弦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和弦还是15的组合。 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 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其它音符的功能。 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和弦。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弦,那么岂不是和弦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和弦是最常应用的。 那么常说的三和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和弦,246也是三和弦,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和弦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和弦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 那么大小和弦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和弦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 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和弦。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小三和弦。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和弦。 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和弦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和弦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和弦,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和弦,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概念。 7、音乐是一种语言 我们常听人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它跟我们日常理解的语言——在此我用语文,做一个对应表,一目了然。 音乐和语文,毕竟是两门学科,它们之间的对应,不可能是完全复制的或精确的对应。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建立音乐这种语言与自然的语言的联系,是为了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音乐 —— 语文 听音乐 —— 听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