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边界
人与人的交往,就像剥洋葱。每拨掉一层, 关系便近了一些。
剥掉第一层:这种关系可以是同事、队友。大家只聊需要合作共事的部分即可,没有其他更多交流。
剥掉第二层:这种关系可以是搭子——垂直领域社交,比如吃饭搭子、游戏搭子、旅游搭子。
剥掉第三层:这种关系可以是朋友,不光有共同的爱好,可能还会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心情郁闷时朋友或许还可以帮你疏导情绪。身处异地、仅偶尔交流,也非常正常。只会在双方有需要的才会交流。一般不会为对方妥协。
剥掉第四层:便是亲密关系——恋人,我认为可能是朋友的全能形态,双方互相帮助,共同变老。会为对方妥协。知道对方的所有秘密。
把控距离
但是剥洋葱的过程是双方都有意愿、有来有回且协调同步的过程。进度要大体一致,不能一边只剩芯,另一边还一点没动,这样双方都很不舒服。
如何识别意愿
很遗憾的是,这更类似于宗教而不是科学,是社会的潜规则。每个人对其都有不同的认知。所以需要向大多数人靠拢,这就需要有充分的社交经验。初期保守推测更安全。
被动判断
要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描述,相当于敞开天窗说亮话,可能是对方的明示;
能听懂别人的暗示,比如“你要不……?”,一般对方期望的,就是你的肯定回答;
能读懂别人的消极回应,不积极回应就代表你也需要不积极的主动,双方对等,识趣。
主动试探
能力
在我寻求亲密关系的2022年至今,很多人都告诉我”谈恋爱最起码得是朋友“。
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朋友就有发展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但现在我想,要清楚朋友们的社交边界,要知道哪些朋友有继续剥洋葱的意愿、哪些朋友没有继续剥洋葱的意愿;
还要清楚哪些行为在哪些阶段去做是合适的, 哪些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得有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边界感感知能力。